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一句(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一句是什么作者是谁)

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一句?最好整首诗的诗人和朝代.

破阵子

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.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,日长飞絮轻.

巧笑东邻女伴,采桑径里逢迎.疑怪昨宵春梦好,元是今朝斗草赢,笑从双脸生

这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词.

附带解释如下:

[词意] 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.词的上片既写节令特点,又描述了节令风物,写景状物融于一体.下片则以点见面,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.

“燕子来时新社”,新社,即指春社,古时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.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很隆重的祭祀土神的仪式,场面十分热闹.社日,有春社和秋社之分,秋社是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.燕子一般都是在春社时飞来,秋社时飞去,故古时也称燕子为社燕.因此作者抓住这一节令的特点,说明燕子飞来的时候也即是春社日到了.当然,也可理解为春社到了,燕子飞来了.

总之,这一句既是在状物,也是在写景.同样——

“梨花落后清明”,也是既写景又状物,古载有二十四番花信风,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,一百二十日,每五日为一候,计二十四候,每候应一花信.春分三信,即为一候海棠,二候梨花,三候木兰.故这一句既说明梨花落后,清明便也即将到来了.也能令人自然地联想到此时梨花盛开的景色.

为使景物更加丰润,作者紧接着又写道——

“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”,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,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.

当词人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春色中时,眼前——

“日长飞絮轻”,又见到随风轻轻飘飞的柳絮.而柳花,正是清明三信(桐花麦花与柳花)之一,再联想到白天也已逐渐显得长了,才骤然明白春已将逝.于是言语隐约间便流露出一些留恋春色的神情,也触发了一丝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怀.

正当词人面对怡人春色而悄然神伤之时,见到了二少女——

“巧笑东邻女伴,采桑径里逢迎”,即西邻女和东邻女她们正好在采桑的路上相遇,只见东邻女面带美好动人的笑容,西邻女不明所以,心想——

“疑怪昨宵春梦好”,一大早的是什么事让她如此开心呢?莫非是昨夜里做了什么好梦来着,忍不住便用略带戏弄的口气问她——

“原是今朝斗草赢”,东邻女听后笑道:哪里!哪里!莫胡说!人家刚才伙伴们玩斗草游戏时赢了,赢得好开心嘛!西邻女听后——

“笑从双脸生”,不禁也乐了起来,于是二少女脸上荡漾出纯洁活泼的笑容,相挽而笑个不停地.

就这样,词人那悄然而生的神伤,立即被二天真活泼少女的笑挥走了,心中也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.

[词作] 晏殊的词集名为《珠玉词》,盖因晏殊的词不单用语明净,下笔修洁,充分表现出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,而且在意境上也有如珠玉般内敛温润的蕴涵.

这首词在语言上轻快明畅,近乎浅白,谈起来似乎不难懂.但细细品味之后,方知其中蕴涵之深,实非大词家所不能为也.

词的上片表面上是在写时序特点:新社之时,正是燕子飞来的时候,紧接着梨花一落便将是清明了,所以这个时候的白昼也变长了.

但同时也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怡人的春景图:新社之时,只见燕子成群翩翩而飞,万朵梨花争相竟开,池上碧苔点点青翠,叶底黄鹂声声娇啼,漫野柳絮轻轻飘散.

而更进一层的是在言语间不着意流露出伤春的情怀:新社之后,清明将至,春光也已苒苒近晚,不知不觉中白天也变长了.

同样,词的下片表面上是在写二少女相逢于采桑径时的可爱情形:西邻女遇见东邻女时见其喜不自禁,便取笑她是否昨宵春梦好,当得知她是因为今朝斗草赢时,又一同笑从双脸生,其情其景,虽非奇又岂为常笔所能为也?

但同时又借此以点代面地突出春社时的欢快热闹的场面:春社之时,就连锁于深闺的少女,也能呼姐唤妹,于野外游观斗草,其热闹已可见一斑.而东邻女斗草赢的欢快样子,也能让人联想到春社之时处处充满欢欣的场面.

更进一层,我们联系上片作者伤春的情怀、黯然神伤的神色,便可在下片体味出作者对生命和青春的赞美:正是二少女明快活泼、天真纯洁的样子感染了作者,让作者沉醉于笑从双脸生中而荡漾出对青春和生命的热情之情.

[词话] 晏殊是宋朝时真宗和仁宗两代的宰相,显赫一时.此词应是他退居江南时所作,此时宋帝国已是由盛到衰,逐步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.虽经王安石变法有所改观,但也造成了不少混乱.所以作为一向忠心耿耿、忧国忧民的大臣,他此时自然也先天下之忧而忧.同时靠回忆以前的一些盛事来做为慰藉,也是在所难免的.

所以读这首词时,我眼前逐渐有了这样的情景:一位沧桑而深邃的老者,带着怀旧的神伤神色,春社之时到郊外游玩,春色虽怡人,但他感受到的只是春光将逝,繁华将过,青春不再.直到他见到采桑径里二相逢少女的天真活泼的模样,才又骤然觉得春去春又会到,物衰物也会盛,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.于是老者便也变得神采奕奕了.

《唐宋词鉴赏词典》中周汝昌解说此词时说:“不知缘何,我读大晏的‘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’,不自禁地联想到老杜的‘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’;它们之间,分明存在着共鸣之点.岂为写景而设乎?我则以为正用景光以传心绪.其间隐隐约约有一种寂寞难言之感,而此寂寞感,古来诗人无不有之,盖亦时代之问题,人生之大事,本非语言文字间可了,而又不得不一抒写,其为无可如何之意,灼然可见但,老杜为托之于丞相祠堂,大晏则移之于女郎芳径耳.倘若依此而言,上文才说的明快活泼云云,竟是只见它一个方面,究其真际,也是深深隐藏着复杂的情感的吧.

周汝昌此说应是在于感受到一个攀登到词学高峰的人,感觉到知音难寻而产生寂寞难言之感,我也认为间或有之吧!


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。原文_翻译及赏析

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。——宋代·晏殊《破阵子·春景》 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。 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 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。 日长飞絮轻。

巧笑东邻女伴,采桑径里逢迎。疑怪昨宵春梦好,元是今朝斗草赢。笑从双脸生。 宋词三百首 , 国中古诗 , 春天 , 写人生活 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,清明节后梨花纷飞。几片碧苔点缀著池中清水,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,只见那柳絮飘飞。

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。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,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!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。

赏析二

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,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,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。

词的上片写景。“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”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,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,给人以具体的印象。行文轻快流丽,蕴含喜悦的情意,为全词的明朗、和谐、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。“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,日长飞絮轻。”春水池塘,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,密林深处,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。“日长”,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,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。柳絮在空中飞舞,显示出晴和的景象。“碧苔”、“黄鹂”、“飞絮”,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,经词人稍加点染,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,特别惹人喜爱。

清明时节后,天气渐渐转暖,海棠梨花刚刚开败,柳絮又开始飞花。春社将近,已见早燕归来。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,池边点缀著几点青苔,在茂密的枝叶深处,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。

创作背景 古时,每年在春秋时节,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。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。而尤重春社,邻里聚会,酒食分餐,赛会欢腾,非常热闹。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,做一些斗草、踏青、荡秋千之类的游戏,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。 赏析三

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,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,充满著一种欢乐的气氛。全词纯用白描,笔调活泼,风格朴实,形象生动,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。

二十四节气,春分连线清明,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。春已中分,新燕将至,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,古人称燕子为社燕,以为它常是春社来,秋社去。词人所说的新社,指的即是春社了。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,而尤重春社,邻里聚会,酒食分餐,赛会欢腾,极一时一地之盛。闺中少女,也“放”了“假”,正所谓“问知社日停针线”,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,呼姊唤妹,门外游玩。词篇开头一句,其精神全在于此。

按民族“花历”,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,自小寒至谷雨,每五日为一花信,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;按春分节的三信,正是海棠花、梨花、木兰花。梨花落后,清明在望。词人写时序风物,一丝不苟。当此季节,气息芳润,池畔苔生鲜翠,林丛鹂啭清音。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,神情更在言外。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?那就是桐花、麦花与柳花。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“日长飞絮轻”。古有诗云:“落尽海棠飞尽絮,困人天气日初长”,可以合看。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:写景;状物!而不知时序推迁,触人思绪也。

当此良辰佳节之际,则有二少女,出现于词人笔下:在采桑的路上,她们正好遇着;一见面,西邻女就问东邻女:“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?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!快说来听听!”东邻笑道:“莫胡说!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,得了彩头呢!”

赏析

归飞的燕子,飘落的梨花,池上的碧苔,清脆的鸟啼,映衬著笑靥如花的少女,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。

晏殊【yàn shū】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,位于香楠峰下,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)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

晏殊

江春不肯留归客,草色青青送马蹄。 细雨春芜上林苑,颓垣夜月洛阳宫。 寒山吹笛唤春归,迁客相看泪满衣。 芳树无人花自落,春山一路鸟空啼。 一片段预告飞减却春,风飘万点正愁人。 风柔日薄春犹早。夹衫乍着心情好。 肃肃花絮晚,菲菲红素轻。 乱点碎红山杏发,平铺新绿水苹生。 残雪压枝犹有桔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 城上风光莺语乱,城下烟波春拍岸。 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 故人早晚上高台。赠我江南春色、一枝梅。 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 东风渐绿西湖柳,雁已还、人未南归。 入春才七日,离家已二年。

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句

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,日长飞絮轻.

破阵子

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.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,日长飞絮轻.

巧笑东邻女伴,采桑径里逢迎.疑怪昨宵春梦好,元是今朝斗草赢,笑从双脸生

这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词。

附带解释如下:

[词意]

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。词的上片既写节令特点,又描述了节令风物,写景状物融于一体。下片则以点见面,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。

“燕子来时新社”,新社,即指春社,古时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。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很隆重的祭祀土神的仪式,场面十分热闹。社日,有春社和秋社之分,秋社是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。燕子一般都是在春社时飞来,秋社时飞去,故古时也称燕子为社燕。因此作者抓住这一节令的特点,说明燕子飞来的时候也即是春社日到了。当然,也可理解为春社到了,燕子飞来了。

总之,这一句既是在状物,也是在写景。同样——

“梨花落后清明”,也是既写景又状物,古载有二十四番花信风,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,一百二十日,每五日为一候,计二十四候,每候应一花信。春分三信,即为一候海棠,二候梨花,三候木兰。故这一句既说明梨花落后,清明便也即将到来了。也能令人自然地联想到此时梨花盛开的景色。

为使景物更加丰润,作者紧接着又写道——

“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”,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,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。

当词人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春色中时,眼前——

“日长飞絮轻”,又见到随风轻轻飘飞的柳絮。而柳花,正是清明三信(桐花麦花与柳花)之一,再联想到白天也已逐渐显得长了,才骤然明白春已将逝。于是言语隐约间便流露出一些留恋春色的神情,也触发了一丝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怀。

正当词人面对怡人春色而悄然神伤之时,见到了二少女——

“巧笑东邻女伴,采桑径里逢迎”,即西邻女和东邻女她们正好在采桑的路上相遇,只见东邻女面带美好动人的笑容,西邻女不明所以,心想——

“疑怪昨宵春梦好”,一大早的是什么事让她如此开心呢?莫非是昨夜里做了什么好梦来着,忍不住便用略带戏弄的口气问她——

“原是今朝斗草赢”,东邻女听后笑道:哪里!哪里!莫胡说!人家刚才伙伴们玩斗草游戏时赢了,赢得好开心嘛!西邻女听后——

“笑从双脸生”,不禁也乐了起来,于是二少女脸上荡漾出纯洁活泼的笑容,相挽而笑个不停地。

就这样,词人那悄然而生的神伤,立即被二天真活泼少女的笑挥走了,心中也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。

<上一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下一句(做人三观正指的是哪三观)
下一篇> coisini什么意思(网名coisini什么意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