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对游戏真挚又强烈的爱,让王威在临毕业前下定了决心,一定要继续做游戏!三、从《格子RPG》到《最强蜗牛》初入职场,王威负责的第一个游戏是《格子RPG》,从2011年12月份就开始构思,到2013年9月17日,耗时两年,辛苦打磨的作品终于与玩家见面,个中滋味可能只有王威本人才能了解。
“为了把一款游戏雕琢好,在功能开发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有时一个功能,反复迭代优化要经历1个多月。
以前只是自己觉得好玩就可以了,现在需要更多的考虑怎么让玩家满意,思维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。
”由于经验不足,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家常便饭,那段时间,王威每天要花数小时修改方案,完善系统,还要协同各部门工作,每天在会议室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的时间。
申请立项那几天,他几乎没合眼,立项通过后,繁重的工作又将疲惫不堪的王威从新拉回到工作中。
《格子RPG》不仅在题材、技术等多方面都有全新的突破,还将尝试多端化运营。
在端游页游化、页游微端化逐步盛行的那个年代,《格子RPG》率先实现了三端合一,即微客户端、网页端和手机端三端同步,数据互联互通。
玩家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,选择最佳的方式来体验游戏。
创意、付出,诚意总会被玩家所看到,《格子RPG》收获了大量好评。
王威分享道,某天安静翻看玩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之时,一封Email突然映入他的眼帘,上面只有一行黑字:“谢谢你,和你的《格子RPG》!”这是王威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,这样的瞬间,也激励着他在游戏的道路上继续前行。
更多人知道“Peter”,应该是从《不思议迷宫》开始。
《不思议迷宫》中新鲜玩意儿层出不穷,彩蛋花样百出,让玩家看到了一款“清新脱俗”的新奇游戏。
作为那时的最皮手游,制作组的玩梗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。
脱胎于“程序猿”的戏称,早在游戏开发那会,王威就直接将自己画成了一只猴子,以Peter之名进入游戏中,一旦有玩家发现,他就带头对着游戏就是一顿吐槽,“专业内鬼”之名也由此传开。
制作人现身游戏,带有Meta意味的手游在当时并不多见,游戏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当时也比较超前,正是这种敢于打破传统的创新意识,让王威的游戏受到玩家们的认可,在许多人心中,“Peter制作”就意味着游戏质量有了保障。
王威在一次采访中说道:“人生是一趟长跑,持续跑步,别让自己闲着就行了。
一直跑,总归能够有有一些进步。
”《不思议迷宫》大获成功,王威的游戏长跑也从未停止,他又为大家献上了爆火的放置类手游《最强蜗牛》。
作为《不思议迷宫》原班人马接手的游戏,《最强蜗牛》依然秉承了梗元素和沙雕齐飞的一贯特点,官方宣称这是披着游戏外衣的大型情景喜剧,一个能玩的故事,游戏中每一个细节都是整个故事的完整呈现。
谈及开发游戏时的灵感来源,王威说内因是来自个人的经历,主要是打动过自己的游戏、动漫、影视、小说等作品,而外因是来自跟团队的交流,例如《最强蜗牛》的灵感就是来自跟美术总监的一次闲聊,二人讨论什么样的生物去旅行会有意思,越聊越觉得好玩,第二天就开始做蜗牛的原案了。